有關於上不上全幅,或是常常被人笑sensor小,
我有個想法給大家參考看看
以下擷自我在mobile01回話給網友
is1128 wrote:
不要出這種不上不下的 3/4 機種
直接等出 FF EVIL 機就好了
低階就是 m3/4 高階就是 FF
幹嗎再推出 3/4 機種呢?
Full frame 並不是唯一取向的作法,
也不是說有了Full frame就能所向披靡。
Sensor一直在精進,未來一定可以達到高畫質,
來與FF機種抗衡,事實上E-M5的DR寬容度贏了部份FF機種。
點我看討論,網友有提到
無須太在意是否能有FF EVIL ?
目前市場上也已經有Leica系列或是像RX1的FF DC,
除了Leica是攻項端特殊市場外,但後者銷售量真的還好....
目前4/3及m4/3系統鏡頭群充足,
O與P系統互插....呃...互相支援,
又有轉接環可以使用,已經累積了非常多客群在裡面,
(如果你最近有去國外旅遊,你會發現路上拿M4/3相機比例變高了,
反而是大型DSLR比例變很低,然後)。
貿然推出FF EVIL機種,鏡頭又得重新設計,
客戶還要花錢重新買鏡頭,恐怕會流失原有的大量客群,
企業不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做出虧錢弄死自己的股東自殺這件事的。
4/3機種取向一直很明確,不會不上不下,
目前的E-5就是走專業機種路線,耐侯機種,
握感紮實,4/3鏡顆顆都是經典,只可惜E-5配的不是SONY的sensor,
不然出來的成像會更令人驚艷,也不會有一堆死忠玩家拿4/3鏡頭去轉接
在E-M5、E-PL5或是現在的E-P5上了。
以下是E-M5、E-P5轉接4/3鏡,ISO 很多都超過2500,甚至到6400,
而且全部都手持沒有上腳架。
所以我期待新的4/3機種搭配5軸防手振+SONY sensor,
可以直接解放所有的ZD鏡,目前只能靠M4/3的sony sensor轉接4/3鏡來解放他們的畫質。
ZD 14-54mm II
ZD 50-200mm SWD II
ZD 9-18mm (日本製),現在很多都大陸製的了...
ZD 8mm fisheye
ZD 50mm macro 裁圖與原圖
ZD 14-35mm
Leica D 14-150mm
Leica D 25mm f1.4
GOD...我居然認真了....
說真的,我們玩的是Olympus的器材,
他有沒有full frame 我真的沒有那麼在意,
sensor的大小無法決定我要的畫面呈像,
而是Olympus的的色彩演譯、5軸防手振、優良的光學鏡頭設計,
光是這三項就很了不起了...更何況能把機身做的那麼小真的很了不起了~.~",
不要太執著一件事情上面(sensor),心裡真的會很累,拿著你的相機,出門拍照吧!
不要管別人怎麼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