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谷美久(Yashihisa Maitani),生於1933年,曾在早稻田大學修的是機械專業項目,畢業後就進入Olympus相機公司工作。

在Olympus工作時,公司指派了一項實習任務給米谷美久,請他設計一台6000日幣成本的相機,而且必須是能夠簡單使用、可以拍出好相片的一台相機。

這在當時是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當時基本底片相機的售價普遍超過20000日幣,在這個條件下是非常苛刻的,而6000日幣差不多是一個中階職員一個月的薪水,光是想像就覺得非常困難,這項任務不是要整死米谷美久的話,就是非常信任他的工藝設計能力。

 




米谷美久在大學時代曾經擁有一台Leica III F,而這台相機也是奠定了他在PEN系列相機設計上美學基礎的一些理念之一。所以在這個時間點,他想為擁有Leica的人,做出第二台相機,而且是在光學素質上是不能妥協的那種相機,且能縮小體積,並保有與leica一樣的按快門的手感。Hayamizu(早水)鏡頭設計師設計了以Tessar結構高素質的D.Zuiko 28mm f3.5鏡頭來做PEN機身的搭配。中間遇到了一件困難的事情,以35mm片幅來做出來的鏡頭體積會非常大,所以他們大膽的採用35mm膠片一半的大小18x24mm來做為新相機的片幅大小,鏡頭設計上就可以大大縮小鏡頭的體積。為了再更縮小相機的體積,更做做出鋼片式快門和轉盤式結構來取代傳統過片式的底片相機設計…。




1959年,米谷美久的計計團隊,終於成功了的設計出Olympus PEN相機,體積小容易攜帶,在60到70年代在,在日本引領了非常大的一波風潮,因為18x24mm片幅可以讓傳統一卷36張的底片拍到72張,加上外型洗鍊、操作簡單容易,價格便宜,讓攝影這項樂趣更容易走進平民生活之中。你可以想像嗎?在1959年那個年代,台灣還是普遍砍柴燒水、住三合院,我們都還在農業社會的時代,就能有這麼標新立異的相機設計真的很不簡單。





1963年,PEN-F 問世,推出了可以換鏡頭式的單眼系統。PEN-F 的外型加上哥德式的字體大F,讓人經過它的身邊,都很難不停下來看他一眼,就像Leica相機般那樣沉穩內歛卻難以掩飾他的光亡,但是又多了些機身線條上的柔軟,視覺上我覺得舒服許多,感覺上沒有壓迫感,也平易近人了一些。


PEN-F無疑是當時最小的單眼系統,而劃時代的新設計則是鈦簾旋轉式的快門設計,因為快門關閉之前是全開的狀態,所以在使用閃光燈的時候可以在任何快門速度下實現閃光燈與快門同步的性能,這個設計應用上真的超級實用 ! 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數位相機搭配外接閃光燈,還有些不能與閃光燈同步上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1963年米谷美久就幫您解決了。


▲ 旋轉式快門廉設計而這樣的快門設計,也大大降低快門所帶來的振動影響,可以實現慢快門手持拍照成功的機率。


▲ 普羅稜鏡的在PEN-F的應用,在當時的相機界來說是一項首創,可以大幅度減小相機體積



米谷美久在2005年10月29日的JCII相機博物館提研討會上曾提到製作PEN相機這件事:「當我們朝著這個理想進前時遇到了些障礙。其中的一個障礙是技術障礙,涉及到材料、機制和其他方面的困難。另一個是接受智慧上的障礙挑戰是沒有例外的。只有通過打破這兩個壁壘,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創新理念和夢想轉變為現實。」

也曾說:「我,喜歡相機,說著”因為世上沒有所以自己來製作”之類任性的話。但現在仔細想想,感覺這就是Olympus拿手的地方。這樣的Olympus,我想,今後也會繼續製作有個性的相機。而欣賞此點的各位,以用戶來說,或許也是有骨氣的各位吧。」


我們可以從過去米谷美久本人的照片上看來,你會覺得他的眼神沒有侵略性,平易近人,但是對於他在相機設計上的大幅度創新卻感到不可思議,是一種很強烈的對比;相機的外觀上不是走大型體積陽剛設計,而是在小型化之後骨子裡滿滿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體驗。我覺得不嘩眾取寵、不隨波逐流,做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相機,我想,這就是米谷美久的精神吧,喜歡Olympus的人,我相信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跟米谷美久有一樣的任性吧 ! (笑)

arrow
arrow

    Lowlence(MR.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